今年八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等目标,这是补齐信息消费短板、力促信息消费潜能释放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我等常受网速慢之苦的“网虫”,绝对是一个值得拍手称快的好消息,最简单的一点好处就是:接入百兆宽带,下载一部2GB的高清电影最快只需两分钟左右。这在过去下载一部电影要几天时间的网络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在今天也是想想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 对于“宽带中国”,高兴的不仅仅是“网虫”,还有各路生产厂家。宽带产业链比较长,覆盖了宽带光通信、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多个领域,涵盖了系统、终端、器件、芯片、光纤光缆、软件、仪器仪表等诸多产业环节。
对于这条产业链上的各路厂家来说,宽带中国的实施毫无疑问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宽带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国宽带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难得的机遇。根据有关部门测算,为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包括固定宽带网络和移动宽带网络在内的宽带基础设施的投资,到2020年大约需要投入2万亿元。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中国家来说,宽带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带宽需求的持续增长、光纤接入的逐渐普及发展,全球光纤网络建设也掀起高潮。
对于线缆行业来说,宽带中国带来的最大机遇就是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预测分析表示,今年光纤光缆的需求量相比2012年稳中略升,国内将在1.3亿芯公里左右。
2006年至2012年三大运营商光纤光缆需求量增速也可看出,2008-2009年3G牌照发放对光纤光缆市场的巨大作用,08年移动、联通和电信增长速度分别为99%、113%和79%,09年则分别为50%、64%和103%。然而,需求峰值一过则面临需求急速下滑,而且目前我国的光纤光缆产量已经到达较高的水平,因此,4G来临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看到机遇背后的风险。
从技术方面来看,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对于向超高速系统发展来说,从过去电信发展史看,网络容量的需求和传输速率的提高一直是一对主要矛盾。传统光纤通信的发展始终按照电信的时分复用方式进行,即所谓的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
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已达到640Gbit/s。经验告诉我们,每当传输速率提高4倍,传输每比特的成本大约下降30%-40%: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经济效益大致按指数规律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
目前商用系统已从45Mbps增加到10Gbps,其速率在数十年里增加了2000多倍,比同期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增加速度还要快得多。高速系统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业务传输容量,而且也为各种各样的新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和多媒体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向超大容量系统扩容。据研究显示,光纤的200nm可用带宽资源仅仅利用了不到1%,99%的资源尚待发掘。如果将多个发送波长适当错开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根光纤上传送,则可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这就是波分复用(WDM)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s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然而单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还是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光纤光缆的风险是很大的,光纤光缆的建设对运营商来说属于固定资产建设,其投资一次到位,难以变动。大家都知道,光纤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这就要求运营商现在铺设的光纤要能满足2030年时的数据承载需求,而现在的数据需求增量呈现核裂式爆发性增长。
按照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移动宽带网络流量将增加1000倍,到那时的移动网络必须满足每人每天1GB流量。以目前的宽带技术来要求满足10年后,甚至20年后的数据需求量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运营商不会放弃长远的打算。因为材料商只要把光纤交付到运营商手中,投入风险就传递下去了,而未来的长期风险则由运营商来承担。
从长远来看,必然是低损耗、超低损耗光纤将受追捧。而目前全球能生产超低损耗光纤的厂商少之又少,这将导致普通光纤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价格将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而低损耗、超低损耗光纤形成技术垄断,供给受限,价格和需求量将上升。从市场来看,这是光纤光缆的一大风险。